等到帝师离开,已经是亥时了,太子才进入御书房与皇上谈事。一个时辰后,太子才离开。
“太子长大了!”皇上欣慰的笑了。
唐安在一旁附和道:“那是,太子自小就聪慧,又有陛下亲自教导,定是陛下日后的好帮手!”
皇上听了也甚是高兴,太子这二十年来,勤奋好学,克己复礼,是位好储君。只是过去,他担心太子年纪太小,不能沉下心去做事。如今,太子已过弱冠之年,以后可以替他分忧了。
皇上在御书房开怀大笑的事情,不出一个时辰就传遍了皇宫。皇上示意唐安出去,他倒要看看是谁一直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这些人又有什么意图。唐安自是配合皇上演了一出戏,和暗中观察的暗卫一道,揪出了那些长耳朵的家伙。
第二日卯时,众位大臣也是早早的等候在武安门外,等着开朝会。许多大臣都眼圈黑青,没错,他们熬了一夜,就是为了今日早朝。昨日,皇上发的那段脾气,着实让他们吃了一惊。他们可不敢懈怠,不然,小命休矣。
不过,今日早朝,他们发现,几位皇子早已等在了明德大殿外,还有帝师,居然早早的坐在明德殿中皇上为他安排的专有座位上,左边大臣前的首位。
“这今日是有何大事?”
“平常帝师都不用来参加早朝的呀!”
“今日是为什么呀?”
“谁知道呢!”
“几位皇子都到了,怎么没看到太子?”
“不知道啊!”
………………
大臣们是小声的说着话,也有三三两两的交头接耳的议论着。
“本王没有来晚吧!”
一道爽朗的笑声传来,此人正是皇上的叔叔老安王。老安王已过花甲之年,儿子早已世袭为安王,所以,人们见到他都要称一声“老安王!”
众位大臣看到老安王来了,忙行礼问安。看到老安王来了,他们更懵了,按理说,老安王这种超品王爷是不用来参加早朝的,今日怎么也来了?
他们还懵着呢,肃王爷也来了。肃王爷是皇上的同族兄弟,掌管皇室宗族事务,原本族长之职是由老安王接任,可是老安王说他年纪大了,管不了了,这才让肃王成了皇室族长。
肃王恭敬的行礼问安:“请皇叔安!”
“嗯,免礼,你小子还是老样子,一副老成持重!”老安王笑着说道。
“皇叔说笑了,侄子今年已经四十一岁了,早过了少年老成的年纪!”肃王也是笑着说道。
“啊,原来以前都是装的,现在才是真的?”老安王大声笑了起来!
肃王也是老脸一红,以前年少,喜爱装成熟内敛,现在是真的稳重了,还被自己的堂叔耻笑,真是丢人!
老安王一看,笑着说道:“有啥害羞的,我与你父王虽是堂兄弟,但是感情甚好,若是你父亲还活着,看到今日的你,定是十分欢喜!”
肃王也是心头一沉,若是当年父王没有参与那场谋逆,他也定能承欢膝下,不必受尽白眼。虽说皇上念在同族的份上,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但是,他自小还是受到同族的欺辱伤害,因为他有一个大逆不道的父亲。是老安王这个堂叔一直护着他和妹妹,也是皇上一直暗中保护他,让他学有所成,还不顾众位大臣的反对,封他为肃王,执掌皇族宗室。因此,他对皇上是忠心耿耿,对老安王是敬爱有加。
众位大臣还在小声议论着。
“上朝!”唐安唱若。
众位大臣连忙整理好仪容仪表,行跪拜大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满朝大臣除了帝师,老安王,皆跪伏在地。
太子扶着皇上走到龙椅上坐下,然后站在皇上一侧。
“众爱卿平身!”皇上说完故意咳嗽了一声。
众位大臣站好队后,发现,今天早朝的人真是不少。除了帝师,老安王,肃王,还有镇国大将军,镇国公,唐国公……
这些超品的王爷公侯都来了,这是要有大事发生的节奏啊!
众位大臣心中也是暗自思量,今天的阵仗如此之大,他们昨晚想出的良策能有用吗?
“皇叔,身体近来可好?”皇上朝老安王问道。
坐在右边大臣首位的老安王也未起身,拱手回答道:“回陛下,老夫身体好的很,要是在赛马场上,定能跑上十圈没问题!”
“皇叔,如此说来,朕是放心了,等到开春狩猎,朕当真要和皇叔比上一场!”
“没问题,老夫定当竭尽全力!”
叔侄两个寒暄过后,皇上才言归正传,回到正题上。
皇上看了一眼唐安,唐安会意,拿出早已准备的圣旨,高声说道:“太子接旨!”
太子这才从皇帝身边离开,站在殿中,跪下俯首。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子自幼聪慧,勤勉刻苦,敦睦嘉仁,忧患天下,仁爱百姓,不辜负朕之希望。朕近日身体抱恙,深感处事之不济,且正值朝廷内忧外患之时,内有灾民饱受流离之苦,外有北狄祸乱西北之战,幸而天佑大齐,太子才能堪为朕分担忧患,朕心甚慰。今日特令太子监国,代行天子之权,众位大臣应辅之助之,齐心协力,稳固江山,共护社稷!钦此!”
“儿臣接旨!”
“臣等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位大臣皆是跪下接旨,虽说皇上让太子监国,可这满朝勋贵都在,他们若是阳奉阴违,想来,这些人的眼神恐怕会杀死他们!
原来皇上是在这等着他们呢!有这些勋贵世家,他们这些人还真不敢给太子下绊子,哪怕有些人想要玩点猫腻,恐怕也要好好想想自己的份量,够不够这些贵人看的!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