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用了短短七十七天的时间就大功告捷,论军功,当属前军统帅李绍琛。
李绍深原名叫做康延孝,代北人,雄健有力,勇猛异常,但性格暴躁,典型的西北大汉。
原本在老晋王李克用手下效力,后来因口角在晋阳街市上杀人,畏罪逃入后梁,投身到朱温的军队。
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凭借着一刀一枪的军功,到梁末帝时候,康延孝升任为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王彦章王铁枪与李存勖黄河两岸争雄的时候,康延孝作为王彦章的副手也立下汗马功劳。
后来王彦章被朝内奸臣妒忌,丢了北面都招讨使的兵权,换上了饭桶段凝。
亲眼目睹段凝的畏战无能,亲眼目睹枪法第一的王铁枪被嫉害只能带五百人马守中都。
身为梁军先锋的康延孝心灰意冷,带领百骑投降了李存勖。
决战前夕,这种中高级将领的叛变是致命的,康延孝不仅仅瓦解了梁军的士气,还带给李存勖梁军准备四路伐晋和都城汴梁军力空虚的情报。
如果军情有密级的话,这绝对是最高绝密级别的军情。
李存勖很开心,立马赐给其金带御衣,并命令部队千里奔袭汴梁。
在灭梁之战中,康延孝居功甚伟,可以说直逼郭崇韬、李嗣源两人,若郭、李两人排名不分先后,那康延孝功劳排在第三是没有争议的。
所以天子李存勖赐名为李绍深,拜其为博州刺史、后升任为郑州防御使。
如果说,在灭梁之战中,康延孝居功第三,在灭蜀之战中,作为大唐先锋的李绍深毫无争议的居功第一。
然而,功高却未必是心腹,在领导的眼里,最看重的最值得信任的不一定是最能干的。
相对于康延孝,郭崇韬更喜欢他的副手董璋。
这可能也是领导的领导艺术之一,可这位原名康延孝现名李绍深的西北大汉真的不懂。
由于素日董璋一贯与郭崇韬关系亲密,老郭经常私下召见董璋参与军事决策。
“哼,明明老子最辛苦,作为前军先锋冒死拼命,他董璋算是个什么东西,军职远不及我,一个小跟班而已。成天在郭公面前哔哔哔瞎得瑟,他懂个啥军事,还嘀嘀咕咕想谋害我。身为大将,我非得军法处置你不可!”李绍琛愤愤不平。
这明显没有格局的话,心里想想就可以,但说出来就不合适了。
但这不合适的话,偏偏很快传到了董璋耳朵里面,他很害怕。
“奶奶的,我在郭崇韬面前说过他的坏话他怎么知道了?这可怎么办?这货可是个二愣子。”
于是,他马上将此事前前后后、添油加醋转告给郭崇韬。
收到小报告后,郭崇韬立马上疏一封,请求朝廷任命董璋当东川节度使,解除军职。
“甭害怕,这样子他李绍琛就拿你没办法了。”郭崇韬拍了拍小董的肩膀。
“老子辛辛苦苦、翻山越岭、下河爬墙,好不容易才平定了东、西两川,种下树结出来的桃子如今却凭白被他董璋摘走了!”
听到消息后,李绍琛更加生气了,他直接到了郭崇韬面前,撕破了脸皮,“我不服,东川战区太重要了,应该选一个资历威望服众的人担任。”
看了一眼脸红脖子粗的李绍深,郭崇韬冷笑了一声:“那依你李大先锋的意思,让谁干合适呢?”
“这个,这个。”李绍深的原本意思肯定是觉得自己合适,但这话不能自己说啊,就抱着我升迁不了、你也升迁不了的心思,愤愤说道:“让工部尚书任圜过去履职。”
“我的命令也敢违抗,人事权是你应该过问的吗?莫非你想造反?”郭崇韬大怒,完全忘了是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
面对领导挖的坑,碰了一鼻子灰的李绍琛只好默默退了出去。
他不知道的是,此刻坐在屋子里面同样生郭崇韬闷气的人,还有魏王李继岌。
“想当初,父皇任命我为总指挥,可是这军中上下,有谁把我放在眼里过?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他郭崇韬一人做主,有谁听过我的?还有,他的军帐中从早到晚都是熙熙攘攘,而我的呢,总是冷冷清清。”李继岌向身边的宦官李从袭抱怨道。
这个宦官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见主子这么说了,立马开始又拱了一把火,谁让郭崇韬以前给魏王说煽过的马也不要骑呢。
虽然是一句玩笑话或者俏皮话,但侮辱性太强,打击面也太大。
要知道,自古公公好威名,没有下面的人,往往是最要上面面子的人
“谁说不是呢,太子。奴才跟着您进入这成都城后,前蜀高官们都争着抢着往那郭崇韬房间里面送金银绸缎和美女美酒,咱们这呢,等次都比那边低了好几个级别。别看事小,可是侮辱性极强。”
说巧不巧,正好此时,王宗弼也坐不住了,整天惴惴不安。
“老子这是咋回事?是主动投降有功还是被俘虏有罪呢,到现在也没个说法。”
自从上次被魏王拒绝后,王宗弼还是对西川节度使的职位念念不忘,他多次登门送财送物送美人,希望被官方任命。
然而,郭崇韬却是对财物、美女来者不拒,职务嘛,绝口不提。
见老郭这边一直没有消息,王宗弼按耐不住,决定采取迂回战略。
他带着一大帮前蜀遗老官员,前去拜访魏王李继岌,联名上书请求能够让郭崇韬镇守川蜀。
因为按照常理推测,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毕竟郭崇韬收了王宗衍太多礼物,且态度似乎还不错。
郭崇韬如果镇守川蜀的话,自己的日子也错不到那里去。
按照惯例分析,郭崇韬事先应该是知道这个事情的,联名推荐这个事情,当事人往往是最先知道的。
但郭崇韬居然没有反对,他是忘了自己曾经向天子推荐过孟知详?还是要拿一拿势呢?——看看我郭崇韬多得人心。
聪明一世的郭崇韬,此刻却糊涂一时,忘了自下而上联名推荐这个事,往往是领导最忌讳的。
所谓的联名推荐人选,要在领导酝酿的名单之内,这是千年不变的规矩。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