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1.地理
陕西省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5029'-111015’、北纬31042'~39035',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自然区划上因秦岭一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陕西省位于西北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是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
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区。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
2.气候
陕西境内气候差异很大,由北向南依次过渡为中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全省年平均气温9C -16 C,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孕育出万千物种和世间珍奇,堪称自然博物馆,有“小中国”之称。
3.区划
陕西简称“陕”(别称“秦”),省会西安市。总面积约20.58万平方千米,全省设10个地级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留下的帝王陵墓共79座,被称为“东方帝王谷”
4.人口和经济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陕西省常住人口约3952.90万人,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220.16万人。2022年全省生产总值32 772.68亿元,比上年增长4.3%
5.交通
(1)铁路:陕西省的铁路路线有西安到延安、西安到郑州、西安到北京、西安到长沙、西安到广州、西安到宝鸡等
(2)航空:现有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汉中城固机场、榆林榆阳机场、宝鸡机场安康富强机场等。其中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民用机场。
(3)公路:拥有西宝高速、西康高速、西铜高速、西汉高速等高速公路。6.资源
(1)水资源:陕西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省内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渭河、泾河、洛河、伊洛河等;长江流域主要河流有汉江和嘉陵江等。
(2)动物资源:陕西野生陆生脊椎珍贵动物众多,现有野生动物600多种,其中金丝猴、羚牛、朱鹦等12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7.历史沿革
陕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龙岗寺旧石器在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早期,绝对年代距今120万年以上,早于蓝田猿猴人遗址,是迄今的发现的陕西最早的旧石器文化,龙岗寺旧石器遗址被誉为“亚洲三大旧石器遗址之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咸阳(今西安、咸阳一带)为首都,并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陕西首次成为统一王朝的京畿地。西汉时,以长安(今西安)为都城,陕西南部仍然是京畿地区,由司隶校尉部管理,分为京兆尹、左冯翔、右扶风。秦朝都城咸阳先后改名为新城和渭城。在今咸阳原上,因西汉五陵置有陵邑(城),故有“五陵原”之称。东汉时,首都迁往洛阳,以长安(今西安)为西京。今陕西地域属于并州和雍州。东汉中后期时,匈奴内迁,在吕梁山上和汾河流域牧马。到三国曹魏时,匈奴人分为五部,历史上称为“五胡”。北周大将杨坚灭鲜卑人的政权,恢复了汉人对中国北方的主权后,再灭亡南朝陈,以大兴城(今西安)为首都,陕西地再次成为统一王朝的京畿地。隋末,太原留守李渊(唐高祖)和他的儿子李世民(唐太宗)率兵,从太原起兵反隋。在618年建立唐朝,重新统一中国。唐改大兴城为长安城(今西安)作为首都,陕西再次成为统一王朝的京徽地。
明朝再次恢复汉人对陕西地区的主权,设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来。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西安后,曾改西安为长安,建立大顺政权清朝分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为陕西布政使司和甘肃布政使司,后发展为陕西省和甘肃省(含宁夏),属于内地十八行省。
中华民国时期,为陕西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西安曾改名西京,被定为中华民国陪都。1937年7月17日,国民党表示承认陕甘宁边区。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1945年9月6日,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陕甘宁边区政府脱离国民政府。1948年4月22日收复延安,边区政府又迁回延安城。1950年1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
二、旅游资源
陕西是中国旅游资源较富集的省份之一,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全国首位,如“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及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佛教名刹法门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墙,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西安碑林。
截至2023年年初。陕西省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2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华清池景区、黄帝陵景区、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大明宫旅游景区、华山景区、法门寺佛文化景区、金丝峡景区、宝鸡太白山景区、西安市城墙・碑林景区、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黄河壶口澡布旅游区)。2
1.华山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约120千米的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凭借大自然风云变幻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地勾画出来,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它的历史演化可追翻到1.2亿年前,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华山以其峻峭吸引了无数游览者。山上的观、院、亭、阁,皆依山势而建,一山飞峙,恰似空中楼阁,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别具一格
2.秦始皇兵马俑
基始皇兵马通,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備,是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约1.5千米处的兵马備坑内。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被誉为“世界十大古慕稀世珍宝”之一。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備坑,呈长方形,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以秦始皇兵马俑为基础,在兵马俑坑原址上建立的遗址类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共有一二三号3个兵马俑坑。一号坑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二号坑是秦俑坑中的精华,由4个单元组成,4个方阵由战车、骑兵、弩兵混合编组,严整有序,无懈可击;三号坑是军阵的指挥系统。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于1979年向国内外游客开放。
3.华清池
华清池,亦名华清宫。她紧依京畿的地理位置,旖旎秀美的山水风光,自然造化的山地温泉,让周、秦、汉、隋、唐历代帝王皆在此营建离宫别苑,享受天然的旖旎风情。华清池景区最为著名的是发生在1000多年以前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罗曼史和近代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公元745年至755年,每年农历十月,唐玄宗都要偕贵妃姊妹和大臣来华清宫“避寒”,翌年暮春才返回京师长安。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述了玄宗与贵妃在此的恩爱欢娱之情。此时的华清宫达到鼎盛,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被称为“第二长安”。1936年12月12日,近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即爆发于此,华清池又一次成为改写中国历史的地方,受到世人瞩目。
景区内现有以唐代文化为核心的宫廷文化区、御汤文化区、爱情文化区、梨园文化区、环园文化区五大文化区,主要景观有飞霜殿、九龙湖、长生殿、芙蓉湖、得宝楼等几十处著名山水园林建筑以及“莲花汤”(御汤)、“海棠汤”(贵妃池)等中国唯一出土的皇家御用汤池遗址和中国最早的皇家艺术学院一一一-唐梨园。华清池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是中国唐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
三、民俗风情
1.文化艺术
(1)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桥陵等都记录印证了陕西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的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2)秦腔:是中国西北较古老的戏剧之一,起源于西周,后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2011年,中国皮影戏人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民俗风情
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
3.地域文化
西秦文化是中国西部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四、风物特产
1.饮食特点
陕西居民的饮食习惯基本沿袭着传统的饮食结构,即以粮食碳源热能为主体的高谷类饮食类型,各区虽有不同,但却有明显的共性特点。面食是陕西人的主要饮食,陕西面食闻名于世,地方风味小吃更有盛誉。
2.主要美食
羊肉泡馍、岐山臊子面、肉夹馍、汉中面皮、饺子宴、黄桂稠酒、宝鸡西府扯面、宝鸡豆花泡馍、泡泡油糕、安康蒸面、陕北黄馍馍、蒲城水盆羊肉、棒棒馍、贾三灌汤包子等。
3.风物特产
木马勺脸谱、龙窝酒、炒粉鱼、阎良相枣、凉拌驴肉、灞源豆腐干、王莽鲜桃、临潼拐枣、老堡子鲜桃、华胥大银杏、临潼石榴、西乡牛肉干、黄桂柿子饼、延安油糕、臊子肉、油泼辣子、琼锅糖、软香酥、水晶饼、三元熏鸡、五香驴肉、秦川牛肉等。4.特色产业
根据通知,陕西省生猪产业集群、陕西省蔬菜产业集群被列入《2023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