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1.地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位于东经104*28'~ 112*04'、北纬20*54'- 26*24'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东连广东省,南临北部湾并与海南隔海相望,西与云南省毗邻,东北接湖南省,西北靠贵州省,西南与越南接壤。行政区域土地面积约23.76万平方千米。
广西处于被称为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两广丘陵的西部,南边朝向北部湾。地貌总体是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与东南之间呈盆地状,素有“广西盆地”之称。位于自治区东南部的贵港市拥有广西最大的平原得域平原。
2.气候
州区广西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北以贺州一东兰一线为界,此界以北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区大部地区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水丰沛,干湿分明,季节变化不明显,日照适中,冬少夏多。
3.区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首府南宁市,是中国唯一沿海的自治区。广西地处中国华南地区,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广西辖14个地级市,县级行政区111个(包括41个市辖区、10个县级市、48个县、12个自治县)。
4.人口和经济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常住人口约5012.68万人,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增长8.91。经初步核算,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26 300.87亿元,比上年增长2.9%。
5.交通
(1)公路:截至2021年年底,广西通车公路,总里程16.0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 339千米。
(2)铁路:高铁线路有柳南城际铁路、南广铁路等,普铁有湘桂铁路、南昆铁路等。
(3)航空:机场有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北海福成机场等.资源
(1)海洋资源:广西海洋资源丰富。较长的大陆海岸线,以及合适的海岸线的曲直比,使广西沿海地区有“天然优良港群”之称。
(2)矿产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储量较大,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所以广西亦被称为“有色金属之乡”。
(3)水资源:广西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境内地表河分别属于珠江的西江水系、长江洞庭湖水系(湘江、资江)、沿海诸河流、百都河红河水系、地下河水系。主要有南盘江、西江、贺江、红水河、左江、右江、柳江、黔江、郁江、浔江、桂江、南流江、钦江、防城江、北仑河、漓江等;地下河有坡心河、地苏河等。
7.历史沿革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广西地域主要分属于桂林郡和象郡,这是广西最早纳人统一的中央王朝版图。唐咸通三年(862年),分岭南道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升邕广经略使为岭南两道节度使,这是广西成为一级独立政区之始。五代十国时期,楚与南汉长期争夺广西,宋代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南西路简称广西,广西之名始于此。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设置广西行中书省,为广西设省之始。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设广西布政使司,“广西”名称由此固定下来。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全州(今全州、灌阳、资源)自湖广永州府改属广西后,今广西地域大体形成。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于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期间,广西沿袭清朝称省,地域与清朝大致相同。194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广西,设广西省,省会在南宁市。1958年3月5日,广西省改为“广西僮族自治区”,省一级的“广西僮族自治区”成立。1965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广西僮族自治区”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二、旅游资源
广西的园林各具特色,南宁市的公园、植物园以南亚热带风光为特色,桂林、柳州的公园多以中亚热带风格为主体,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景观(如岩溶景观、水体景观等)和古建筑构成各具特色的园林艺术,如柳州龙潭公园。
广西拥有9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3处世界遗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有桂林阳朔遇龙河旅游度假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明仕旅游度假区、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三个。
1.桂林漓江风景区
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桂林山水向来以“山清、水秀、洞奇”三绝闻名中外。
2.北海
北海位于广西最南端,北部湾东北岸,北海是一个浪漫的城市,风光旖旎,气候宜人,它还是一座具有亚热带滨海风光的美丽城市,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北海道路宽阔笔直、绿树成荫,碧蓝的大海,明媚的阳光,沙白水净的海滩,中西合璧、华洋并存的市区建筑,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别具一格的绿化广场,大自然优厚的馈赠为这里勾画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北海城市居民淳朴友好,珠乡文化、客家文化、蛋家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文化风貌。北海地处亚热带,阳光充沛,雨量充足,植被丰茂。全年花繁叶绿,四季瓜果飘香。自然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大陆和海岛沿岸有众多天然优良的海滩,海水温净碧透、浪软如毯、自净力强。
3.涸洲岛
。涠洲岛与北海银滩隔海相望,为火山喷发堆凝而成,是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涠洲岛海蚀、海积及熔岩景观奇特,其沿海海水碧蓝见底,海底活珊瑚、名贵海产瑰丽神奇,种类繁多;南部海蚀火山港湾奇特优美,沙滩迷人,可以边漫步边拾海螺、捡贝壳。岛上浓荫蔽日,四季飘香。三婆庙、圣母庙和天主堂等建筑各具特色。岛民热情好客,勤劳淳朴,古风可撷。2010年,《北海涠洲岛旅游区发展规划》获批实施,涸洲岛成为继海南岛之后,中国第二个被明确定位为发展国际高端休闲度假旅游的海岛。4.独秀峰
独秀峰又称紫金山,似披紫袍金衣,位于广西桂林市区中心的靖江王城内,有“南天一柱”之称。山东麓的颜延之读书岩是桂林最早的名人胜迹。独秀峰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气势雄伟,如擎天柱一样竖直耸立,峰顶的独秀亭似乎被托着一般,威严而又壮观。西麓有太平岩,东麓有月牙池,月牙池畔有中山纪念塔。在独秀峰下,唐有学宫,宋有铁牛寺,元称大圆寺,后改称万寿殿。原是明靖江王府第,现为广西师范大学。
5.青秀山
青秀山风景区位于南宁市东南面约5千米,南临邕江,包括凤凰岭、凤翼岭和青秀山。景区内山峦起伏,群峰叠翠,山上绿树成荫,四季常绿,且泉清石奇,被誉为“南宁市的绿肺”。青秀山又名青山、泰青岭,是古“邕州八景”之一,素以“山不
高而秀,水不深而清”著称,因林木青翠,山势秀拔而得名。山上林木茂盛,遮天蔽日,清风吹过时,发出海涛般的声浪,形成青山著名景观一青山松涛。青秀山自洞,岩幽壁峭,泉水甘甜。东南连亘西北,与凤凰岭、铜鼓岭、凤翼岭相连,雄奇秀拔,古树参天。山上有岩有
三、民俗风情
1.文化艺术
(1)语言:世居广西的11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使用居住地的汉语方言外,其余民族均有自已的语言,分别是壮语、京语、瑶语、苗语、侗语、仫佬语、毛南语、彝语、水语、仡佬语。使用水语、仡佬语的人口是下降趋势,已属濒危语言。而汉语方言也有粤语、西南官话(桂柳官话)、客家语、平话、湘语、闽语6种。
(2)桂剧是广西主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广西桂林市、柳州市、河池市一带及梧州市、贺州市部分官话地区,波及湖南南部地区与广东西北隅。
2.民俗风情
龙脊壮族妇女装束特色鲜明:头系印花头巾,系得有棱有角,身穿开襟圆领上衣,春、夏、秋多为白色,冬天为黑色,内系一块蓝色或浅绿色围兜,裤子多为黑色和青色。袖简和裤筒、下腰缀有两道绣花的“栏杆”,宽的一道指代先辈人,窄的一道指代后辈人,象征着壮家老少永不分离,传承不断。壮家人热情好客又极讲卫生,居家一日三扫,各种用具摆放得整整齐齐。每当家里来了客人,主人以水酒当茶招待。澄碧的龙脊水酒醇、香、甜、软,其味道像主人的情意一样深厚绵长。款待客人时还把炒熟后的猪肝、瘦肉泡进水酒里制成“肉酒”,奇特的风味让人百吃不厌。
3.地域文化
左江沿岸大量的崖壁画,说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广西古代的民族已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西汉末年出生于苍梧的陈钦是广西最早的学者,著有《陈氏春秋》(现已失传)一书,为左氏学博士。
4.壮族简介
(1)壮族概况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大部分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云南、广东、贵州及湖南等地。
壮族有自已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分南北两大方言。
壮锦是壮族妇女独创的传统纺织工艺品,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驰名中外的铜鼓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古代岭南及西南地区壮族和其他
少数民族先民的珍贵文物,是中国青铜文化中的一株奇葩。在古黔中地区的道县玉蟾岩(古代壮族苍梧部活动区域),发现了人类在15 000 年前用来作陶器垫布的植物纤维编织纹,它是目前为止人类自已用劳动创造出来的第一件手工纺织品。
壮族是能歌善唱的民族,壮乡素有“歌海”之称,每逢农闲、节假日或婚丧嫁娶,壮族各地区都要举行群众性的对歌活动,壮族人称之为“歌圩”。尤其是每年三月初三举行歌圩的日子,要举行搭彩棚、摆歌台、唱山歌、抛绣球、碰红蛋、择佳偶及放花炮等活动。
(2)壮族的习俗
①壮族人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有楼居、半楼居和地居建筑三种类型。楼居是干栏式木楼,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面圈牲畜。房屋的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为卧室。后厅为生活区,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②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壮族妇女有织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各具特色。
③大米、玉米是壮族的主食。壮族人对禽畜肉不禁吃,喜爱猎食烹调野味、昆虫。壮族人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年节时,用大米制成各种粉糕、五色饭及外形奇特的各种粽子。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
④壮族的节日,除与汉族相同外,比较具有民族特点的是中元节、牛魂节和吃立节。中元节又称“鬼节”,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
四、风物特产
1.饮食特点
广西日常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但省内南北亦有些许变化,在桂东南的玉林梧州、贺州、南宁、北海、钦州等地主要以清淡为主,在北部的柳州、桂林等部分地区有吃辣的习惯。据旅行家徐霞客所记载,广西境内由于地形地貌的关系,其早期的饮食已有种食稻谷和蔬菜、腌菜、饮茶、行酒礼等习惯。
2.主要美食
南宁老友粉、柳州螺蛳粉、钦州猪脚粉、桂林米粉、防城牛腩粉、梧州龟苓膏、巴马香猪、宾阳白切狗、宾阳酸粉、玉林牛巴、玉林云吞、玉林酸料等。
3.风物特产
玉林牛巴、罗汉果、容县沙田柚、“七香”(香猪、香茶油、香米、香芒、香鸭、香蕉、柠檬鸭)、灌阳红枣、扁桃、猕猴桃、白果、八角、茴油、香菇、黑木耳、广西名茶、桂林桂花、桂油、广西丁香、蓖麻、巴马油鱼、梧州嘉鱼、富川桂花鱼、娃娃鱼等。
4.特色产业
根据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粉用稻米产业集群被列入《2023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