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1.地理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北纬34023'- 38017'、东经114048'-122042’。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
山东省境内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部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泰山主峰海拔约为1532.7米,为山东省最高点。
2.气候
山东的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山东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平出
3.区划
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简称“鲁”,省会济南市。山东省有16个地级市,58个市辖区、26个县级市和52个县。3
4.人口和经济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山东省常住人口约10 152.75万人。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22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87 4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
5.交通
(1)公路:截至2021年,山东公路通车总里程29.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 048公里。
(2)铁路:国家铁路主干道有京沪高铁(含京沪铁路)、京九铁路、胶济铁路、青
烟威荣城际铁路等。
(3)航空:主要机场有济南遥墙国际机场、青岛流亭国际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烟台蓬莱国际机场、威海大水泊国际机场、日照山字河国际机场等。新建立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为区域性枢纽机场,是山东省最大的对外国际机场。济南、青岛、烟台、威海4座机场为国际空港。
(4)水运:山东沿海港口拥有青岛、日照、烟台3个超3亿吨的大港,主要海港有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威海港、东营港、潍坊港、滨州港。河运主要有京杭大运河、小清河、卫河和南四湖等支流。京杭大运河主要内河港口有济宁港、临清港、山港
(5)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临沂三河口隧道。
6.资源
(1)海洋资源:山东近海海域约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滩涂面积约占全国的15%。山东是全国四大海盐产地之一,丰富的地下卤水资源为山东盐业、盐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矿产资源:山东查明的矿产资源储量较丰富,资源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3)生物资源:以北温带针、阔叶树种为主,被称为“北方落叶果树的王国”山东是全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重点产区,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陆栖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昆虫,种类繁多,居全国同类物种之首。
7.历史沿革
夏禹分九州时,山东属于青州。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纣,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辅佐有功的姜太公于齐;文王之子曹叔振锋于曹;武王之弟周公则封于鲁。齐国定都营丘,后改名临淄。齐鲁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及深远影响。生于鲁都曲阜的孔夫子在这里开创了儒家思想,成为后来中国社会框架与价值观的基石。战国时代,齐国成为七雄之一,而今日山东的大部分地区都由齐、鲁两国拥有。元代,在山东地区设立了东平行省、济南行省、山东淮南楚州行省、益都行省、山东行省等。清初设置山东省,“山东”才成为本省的专名。19世纪60年代,烟台成为山东第一个开放口岸。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日军攻占威海,北洋海军全军覆没。1922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将青岛归还中国。1949年8月18日,长山列岛解放,山东省至此全部解放。
二、旅游资源
山东共有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曲阜、青岛、聊城、邹城、临淄、泰安、蓬莱、青州、烟台)、4处世界遗产、14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泰山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名称之多,实为全国名山之冠。春秋时改称泰山。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古建筑主要为明清的风格,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2.蓬莱阁
蓬莱阁景区位于胶东半岛最北端,这里素有“人间仙境”之称,传说蓬莱、方丈、贏洲是海中的三座仙山,为神仙居住之所,亦是秦始皇东寻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之地。广为流传的“八仙过海”神话传说,便源于此。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其内部是由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等6个单体和附属建筑共同组成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3.崂山
崂山古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坐落在山东半岛的东南,西靠青岛,东南两面濒临黄海,山区面积约446平方千米,其主峰名为“巨峰”,又名“崂顶”,海拔约1 132.7米。既是中国道教名山,又是著名的避暑游览胜地。崂山景区包括太清观、太平宫、北九水、华楼宫、鹤山和崂顶巨峰等景区与景点。奇峰怪石,满山遍布,如狮子峰、绵羊石等。人称崂山的石峰是“天然的花岗岩群雕”。崂山由于临海,山色海波相映,形成了紫霞云海乃至海市蜃楼的奇特景象。
三、民俗风情
1,文化艺术
(1)方言:山东各地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即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2)戏曲:山东是中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由说唱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有吕剧、坠剧、渔鼓戏、东路大鼓、八仙戏、蓝关戏等。弦索腔是民间流传的俗曲小令,主要有柳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号称“东柳”的柳子戏在弦索腔剧种中流传较广。肘鼓子腔,是以“娘娘腔”为其主要腔调逐渐演化而成的戏曲声腔,所包含的剧种有柳琴戏、五音戏、茂腔、柳腔、灯腔、东路肘鼓子等。
2.民俗风情
在山东,见了素不相识的男子,和他打招呼,开口要称“二哥”,而不是像在别
处那样叫“大哥”,这是因为山东有两个著名人物都排行老二:一是孔子,记得个别年代还有人叫他“孔老二”;二是武松。在山东叫“大哥”,人们心中浮起的是武大郎的影子,所以还是改称“二哥”更响亮。
清明时节,在济南城乡,还流传着荡秋千的习俗。清明节这天,男女老幼,身着新衣在绿杨深处,或在街前广场,立木为架,上架横木,下悬二绳,绳下横系一板,人在板上可坐可立,手握两绳可前后上下飘荡,极富乐趣。
济南人过端午节主要有以下特点: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五毒”(指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形象的剪纸做成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就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成艾虎,挂在门楣中央或戴在身上,驱虫辟邪,以保安康。饮雄黄酒,吃粽子。端午节这天早饭前,要先饮一杯雄黄酒,然后再食用黏米、红枣等包成的粽子,饮雄黄酒据说可以杀虫害、避百邪,包粽子则是为了凭吊爱国诗人屈原。戴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爱”,给孩子戴香包和在手腕上系上五彩丝线,这也是济南端午节普遍流行的习俗。
3.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在今山东境内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阴阳、纵横、方术、刑、名、农、医等,其中最核心的是儒家文化。
四、风物特产
1.饮食特点
鲁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山东人口味较重,善饮酒。
2.主要美食
德州扒鸡、潍坊肉火烧、枣庄菜煎饼、九转大肠、油旋、爆三样、煎饼卷大葱、坛子肉、盘丝饼、酥锅、把子肉等。
3.风物特产
东阿阿胶、德州扒鸡、德州羊肠子、乐陵金丝小枣、烟台苹果、泰山豆腐宴、莱芜香肠、莱芜炒鸡、临沂煎饼、聊城熏鸡、滨州锅子饼等。
4.特色产业
根据通知,山东省肉鸡产业集群被列入《2023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