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院士到来让金野心中平静的湖面再起涟漪,王老说的对,如果有一台设备可以治病救人,那能挽救多少生命啊,不求长生不老只求治病救人。
金野首先想到时十二所拥有的特殊技能,发生器加上定向可以达到要求,虽然可以阉割一些功能,针对病灶位置实施重组,这样的话很容易被人再次发掘,重组人体细胞是迟早的事。违背自然法则的事情金野不会干,但无法保证某些人、组织和资本会在利益趋势下去做,这种方案被否定。
开发一台扫描设备,可以快速诊断病情,这个方法可行。转念一想现在超声波、x光、CT、磁共振基本达到病情诊断准确无误,再先进诊断设备也架不住一群庸医啊。越是先进的诊断设备,费用最终转嫁到患者身上,现在去趟医院没有个万八千到几万,医院这把刀根本不会放过你。如果是诊断机器人直接出治疗方案是不是会好一些?金野再次摇头否定,因为现在黑心人太多,他们会直接关断治疗方案,继续按照自己方法坑患者,诊断费用不会低不说,一个简单的感冒照样也得让你花个几千。
西医方面设备比较简单,现在去医院就诊,医生不问病情,开一堆检测项目,然后告诉你这里高了,那里低了,给你开上一堆药,如果哪天停电了医院只能关门。金野对现在存在的一些现象非常愤恨,当资本进入医院后,医生只是沦为赚钱工具,仁心医德已经沦丧。
除了西医就是中医了,要是研发中医方面机器人,出具诊断结果一定要有药方,这是中医遵循的一病一方。可是一台中医机器人硬件很简单,望、闻、问、切都能达到,诊断、治疗确是难事,而且中医讲究的事传承和知识的积累,还得涉及到易经、古文等。
难度太大了,金野打开电脑请教度娘,了解中医方面资料,中医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伤寒论、温病论、解剖学、中医历史、各个名家学说、诊疗心得……。金野看的心中发毛,不怪说中医博大精深,这些知识也够学几十年时间了,真是少小学医老大成啊,而且要活学活用。
金野拿出笔记本记录着中医涉及的相关知识,设计机器人雏形,能否达到要求也只能看如何解决所有方面遇到的问题。
望:看也,就是观察患者的气色,包括形体、面色、舌体、舌苔等根据形色变化确定病位、病性;
闻:听也,就是静听气息,闻气味,通过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嗳气、呼吸、喷嚏、肠鸣以及脏腑、气血、津液产生不同气味等判断病情;
问:问也,询问病症、生活,讲究的是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切:摸脉也,诊脉象、按胸腹。中医认为,脉为血府,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激,必会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中医通过了解脉位不同表现,而测知脏腑、血气盛衰和邪气肖长以及疾病表里、虚实、寒热。触脉是触摸按压胸腹等分辨病症。
这几种诊断手段采用传感技术基本可以实现,首先望,采用高清摄像头,结合视觉智能系统可以达到明察秋毫。闻也可以采用无噪话筒和电子鼻以及简单逻辑分析即可实现。问更好实现了,智能语音系统可以提问和分析。切是很难实现的,信号采集很简单,采用高精接触传感器可以精准收集脉搏跳动。整体逻辑运算很难实现的,需要大量输入中医方面知识、中医药典籍、诊疗经验等。治疗方面出具药方没有问题,可是中医针灸就需要机械臂和智能视觉系统,机械臂伸展长度要达到成人身高,设备略显庞大,不过针灸过程中通入一些脉冲电压也会提高针灸效果。中医正骨方面只能暂时放弃,这个功能需要两条机械臂,以后再完善吧。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