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野又连续与十二沟通了两天,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硬件实现起来不是很难;软件方面就是逻辑运算,逻辑运算精度、速度不需要太高,需要庞大的知识储备,网络上的知识不够,需要把更多的中医诊疗经验集中到一起,这样机器人才能趋于完美。
现在网络上公布的中医知识也不少,金野信心十足,机器人拥有这些知识也可以是中医大家了,平常人学习这些知识可能需要几十年,机器人只要输入就算是学会了,至于中医诊疗经验,慢慢来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收集多少就多少吧。
中医是以传承方式发展的,有一点很好就是每诊疗一位患者都要做相关笔记,患者气色、听到的、嗅觉到的、询问的、切脉、药方、后续治疗都有详细记录,一位老中医诊疗记录能达到几十本或上百本。这些都是中医传承的根本和瑰宝,因门派不同这些东西是不能随便拿出来的。最后能著书出版的更是少之又少,李时珍《本草纲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更是不多见。就算名医扁鹊《黄帝八十一难经》现在还有争议;药王孙思邈也只有一部著作《千金药方》。
金野经过几天的沉淀、思索和探讨,说干就干。首先给王院士打去电话,探讨一下可行性,与王教授推敲每一个环节,最后王教授给了一个肯定的答复:“可行,要是别人做这件事情可能是痴心妄想,你做一定会实现。这个机器人涉及到太多领域,需要几个团队同时进行也不一定完成,而你不同,你是同时掌握很多领域高科技,并且思路清晰不拘泥,相信一定能成功,需要什么尽管提出来。”
金野也不客气把自己需要的清单发了过去,什么机械臂、摄像头、液晶屏、各式传感器、小型打印机、笔记本电脑外壳等等,最后还要了一台3D打印机。金野这次想做出来的东西美观一点,不要白不要。
王院士也是非常给力,第二天就将金野需要的所有东西空运来,并且每个型号备用好几个,满满五大箱子,金野看着这些东西哭笑不得,这老头其实也不错啊!
金野决定芯片、电路板自己做的。将做电池时拆除的真空系统的光刻机恢复。GPU采用与光刻机相同10块I9计算能力集成芯片,配合视觉智能系统就够了;CPU采用50块I9运算能力集成芯片,需要支持强大的逻辑运算;程序编写就交个十二完成了,这方面也可以自己做到的,金野觉得在这方面耽搁时间有点不值。并且嘱咐十二,程序编写完成后,把网络上所有关于古文翻译、易经、中医方面的资料全部下载准备安装在设备上,破解加密、付费文件十二在行。
十天左右时间与笔记本电脑外观相同的设备完成了,接下来就是机械臂组装,摄像头、话筒分别安装在笔记本和机械臂上,便于更好采集信息。机械臂下方是一条滑轨,伺服电机牵引移动。脉搏采集设备是一台筒式臂弯血压计改装,里面规律排列安装多组接触传感器,保证脉搏位置不同也能准确采集到信号。
经过二十多天努力,一套怪样的设备组装完成,黑色笔记本,白色的机械臂及底座,脉搏采集器外壳也是白色,这都归功于3D打印机功劳,整体显得干净整洁。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