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咩,咩咩~”
时光不知逝去多久,突如其来的羊群叫声此起彼伏,打破了林中的宁静,一位衣着朴素的少女驱赶着羊群,朝这边走近。
不出所料,她发现了躺在地上、处在生死边缘的比丘。
她赶忙跑了过去,将比丘拖到了树荫下,然后取出水囊,将水缓缓滴入对方那干裂的嘴唇。
感受到一丝清凉,悉达多缓缓睁开双眼,牧羊女那充满善意的笑容映入眼帘,虽看似模糊,却如凉风习习吹散了夏日炎炎。
见悉达多醒来,牧羊女面露喜色,她又喂了对方一些清水,然后就地取材,加热起半碗乳糜。
期间,她还采了些野果,加入其中,这才勉强凑够一碗。
牧羊女熄了火,将乳糜端到半昏半醒的悉达多面前,耐心朝其喂去。
随着食物逐渐摄入,悉达多恢复了一些体力,他婉言谢绝说:
“良善的姑娘,谢谢您教了我。”
“不过,我还需继续苦修,这些乳糜就不必了,谢谢您的好意。”
牧羊女闻言,善语相劝,后将碗再次递去,“虔诚的比丘,您身体力行,我发自内心敬佩,可是——”
“若人因饥饿而亡,还怎么继续追寻解脱之道呢?”
牧羊女的话质朴无华,其中蕴含的道理却如暮鼓晨钟,发人深省。
悉达多的心神为之一震,似乎有所顿悟。
随后,他接过碗,以一种虔诚的姿态,满怀着感激与敬意,说:
“菩提心的姑娘,是您点醒了我,您、是我修行路上的导师,还请告诉我您的名字。”
“苏嘉塔。”
牧羊女轻声道出姓名,声如山间清泉,纯净而悠扬。
话落,她笑着起身,如山花烂漫,驱赶着羊群,未求任何回报,就此离去。
目送着那道身影渐行渐远,悉达多勉强起身,朝其深深一礼,随后,他看向手中乳糜,陷入沉思……
一刻后!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哞——”
两道声音由远及近,引得悉达多循声望去。
映入眼帘的,是一位仙风道骨的男子,骑着五彩神牛悠然走近。
这一主一兽,似乎每一步都踏着天地的节拍,自然的律动,显得庄严而神圣。
悉达多何曾见过如此神仙人物,心中莫名涌起一股敬仰之情,他忙起身,整理下仪容,然后迎面走近,躬身一礼:
“比丘悉达多,见过大长者。”
“不知长者如何称呼?”
男子一捋长髯,平易近人道:“原来是释迦族的悉达多王子,殿下可称吾:帝释天仙人。”
悉达多心思起伏,神色微有动容,他自然听过仙人之名。
他还曾想着去拜访这位智者,求解心中疑惑,不曾想今日,却在此地得遇。
悉达多再度一礼,鬼使神差问:“敢问仙人,这世间可有真神?”
帝释天仙人不答反问:“比丘,你觉得呢?”
“未见仙人之前,我是不信世间有神明存在,但见了大长者您,我有些不确定了。”悉达多回复说。
“悉达多,你觉得什么样的存在,可以称之为神?”帝释天仙人依旧未答,继续发问。
悉达多略一思索后道:“如果神真的存在,或许是精神解脱者吧。”
帝释天仙人却是微笑着摇头,话中智慧无穷,“是也不是,对非全对。”
“登临彼岸,得享清净庄严之乐,固然可以称之为神,但却无法概指全部。”
“人无分贵贱,神亦不该单以大小划之。真正可被称为神的,须有菩提心,行慈悲念,渡已为自我升华,渡他为恢弘妙法……”
“若无菩提心,即使拥有通天彻地之能,长生不死之身,那又如何,顶多不过是一具被欲望支配的空洞躯壳罢了,何谓神圣?何谈超脱?”
“诚如《吠陀经》中所言,蛇魔弗栗多之力可撼天动地,几可与神帝因陀罗媲美,可它、配称之为神吗?”
“(配钥匙)……”
闻听仙人教诲,悉达多醍醐灌顶,心灵深受触动,他怀着求知的渴望与疑惑,继续求教。
诸如:苦修之路是否正确?苦修能否寻到真正的解脱之道,等等。
帝释天仙人回之莫名一语:“不知比丘可曾听闻‘过去六佛’?”
婆娑世界曾有六佛出世,第六佛名“迦叶如来”,距今已有一百多万年,时历“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目前还只是普通人的悉达多,自然无从知晓:
“还请仙人赐教。”
帝释天仙人不吝赐教,解释说:“在婆娑世界,曾有六位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无上觉者,谓之‘佛陀’。”
“祂们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留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
“其中,迦叶佛弟子曾传《佛本行集经》言:‘时菩萨心作于如是思惟之时……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等今可为彼备办足十六分妙好乳糜……’”
此经,正是帝释天仙人(张仪)借助宿命通,从此界未来所得。
经中所述,为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和因果缘由;仙人方才所讲,则是释迦牟尼苦修到放弃苦修的那段经历,并做些许修改。
这段经文中,所阐述的道理,简单来说就是:‘苦修’没什么卵用(对,佛祖祂亲身实践,差点饿死过后,亲口说的)。
讲完这段经文,帝释天仙人方问:“悉达多,你可悟了?”
良久,悉达多从顿悟中回神,眸中慧光隐现:“谢仙人指点,比丘已走出歧道。”
“比丘有一事相求,望仙人应允——仙人此前所述经文甚为精妙,还望仙人不吝赐教,将全篇相授。”
“时机未到。不过,”帝释天仙人微微摇头,随后话音一转,“本座可授汝其他佛经,不知比丘意下如何?”
是的,帝释天仙人准备将云荒大界中的佛经相授。
未来,悉达多在此末法时期,尚且能通过自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如果“自已”将云荒大界中的佛经倾囊相授,那么,悉达多的成就,将会达到何等程度?!
(*这就好比,给李白一本《全唐诗》,他是否能写出更加奇伟的旷古诗篇?狗头.jpg)
帝释天仙人毫不拖延,他仅一抬手,两个蒲团凭空出现。
二人分别就座。
然后,帝释天仙人开始为悉达多讲解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声音在时空中穿梭回响:
“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悉达多闻听说法,慧相自生,他隐约看到了一条通往宇宙终极真理的解脱之道。
随着经文吟诵,梵音净空,且于仙人身后,生一菩提宝树,密荫遮顶,再后,仙人显大光相,普放光明,引得鸟兽汇聚,聆听妙法梵声。
《心经》字数不多,仅二百余字,帝释天仙人解完此经后,又复诵一遍,方才留下时间,让听座者感悟。
期间,有鸟能言,有兽化形,绿茵十里,密林千行……
比丘悉达多,更是精神超脱,摇身一变,成就菩萨果位。
然而,就在四周一片祥和、帝释天仙人欲将其他经文相授之际,时空错位,周遭环境陡然一变。
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金雕玉砌、富丽堂皇的宫殿,台阶上首,是一把纯金打造的龙椅,庄严大气,金光璀璨。
“坐上龙椅,你就能权掌天下事,醉卧美人膝……在万万人之上,富贵永享。”
就在这时,似乎有道声音在帝释天仙人耳边回荡,蛊惑着他的心防。
不曾想,仙人泰然自若,他抬手一挥,将龙椅直接击碎。
“帝王”?
“他”若想当,回家继承“家业”即可,又岂会沉迷于区区幻象?
念起念落,周围环境又是一变。
在一张巨床上,三个媚态入骨、胸藏沟壑的娇艳女子依俯在侧。
其中一人,正用柔若无骨的玉手,抚向他的面庞……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