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午饭,温知宁继续在县城转悠,中间还被一个穿蓝色工装的婶子拦下来,当做卖货的。
温知宁看了看自已的穿着,又看了看身后的背篓,一定是背篓的错。
自已哪里像个投机倒把份子。
下午三点多,温知宁开始往回走,她没有等从县城往公社的那班公共汽车,虽然那辆车路过距离营区不远的路口。
就这路况,坐车还不如溜达回去,记忆里车上经常有人带家禽,鸡啊,鸭啊,想想味道就难受。
一个人走路也不害怕,虽然没买到热武器就穿越了,空间里仍然有不少防身武器,防狼喷雾,电棍,指虎,锤子,一大堆。
……
天空很蓝,白色云朵大片大片,青山绿水,独自走在乡村的小路上,温知宁心情不错。
走到一半的时候,身后赶上来一位四十多的大娘,热情的和温知宁打招呼,“小姑娘,你好啊,这是去哪儿啊?”
这要是在穿越前,温知宁肯定都不搭理这种人,觉得对方别有用心。
但是穿越后她习惯了,这时候的人就是这么热情,萍水相逢也能唠上嗑。
“我去军医院。大娘,你呢?”
那妇女上下打量温知宁,“你生什么病了?”
温知宁解释,“我是职工,住在那里。”
“哦,”大娘反应过来,“没看出来呀,我还以为你就十几岁呢,竟然都参加工作了。”
温知宁仍然不习惯在陌生人面前说自已太多信息,所以反问:“大娘,你从哪儿来又去哪呀?”
大娘滔滔不绝的说起自已的情况,“我去看望我二女儿,她嫁给县城的工人。”
“家里的柿子熟了,做成了柿饼,我去给她送点,她最爱吃。”
温知宁微笑,做认真聆听状。
“诶,你既然住在营区,那你认识宁飞燕吗?她是我们村的,嫁到了营区,丈夫是团长呢。”
“见过几次,不太熟,”想到什么,温知宁问:“大娘,你二女儿叫什么呀?”
“她叫宁丽,你认识啊?”
温知宁摇摇头,眼中闪过了几丝惊讶,没想到这么巧,宁丽是书里顾晟上辈子的妻子。
来了兴趣,温知宁好奇的询问宁丽的情况。
“我这女儿从小就好看,还孝顺,成绩也好,念到了高中,特别争气,今年六月嫁到了县城。”
俩人同路十几分钟,大娘一直在吹嘘自已的女儿,温知宁也捧场,用惊讶而佩服的眼神看着她,大娘说的起劲。
到了岔路口,两人才分开,“小温呐,有时间去我们村里,到我家坐坐啊。”
“好,赵婶,”温知宁欣然答应,“有空一定拜访。”
独自走向营区门口,温知宁心里感慨,没想到这么巧,随便遇到一个大娘,就是书里有姓名的人物。
回到家,才四点钟,温知宁再次出门,去大姨家。
庄沁说她工作后从来不往家属院去,过后温知名也反思了一下自已,所以两周去一次于和珍家。
朋友那儿没关系,但是于和珍是小知知最亲的亲人,不能疏远的太明显。
杜家院里有个小孩正在玩土,唇红齿白,大眼睛又黑又亮,长得非常可爱。
温知宁看了他一眼,才进入堂屋,于和珍正在书桌前看资料。
“大姨,就你自已啊,阿玉和表姐没在家吗?”温知宁把自已带过来的一包葡萄干放堂屋桌子上。
“阿玉出去玩了,阿美吃完午饭就回学校了,他俩都不爱在家待,”于和珍放下手里的资料,“你来就来,别总拿东西,留着自已吃。”
温知宁不习惯空着手去别人家做客,“这是我姑姑从新疆寄过来的,挺甜,带来给大姨你尝尝鲜。”
春城这里不缺水果,温知宁喜欢新鲜水果,对于果干一般般,再说空间里多的是,温姑姑邮来的葡萄干拿来送人正好。
和于和珍闲聊,说说自已工作的趣事,院子里的小孩突然跑进堂屋。
“奶奶,我渴。”他眨着大眼睛,语气可怜。
“哎呦,”于和珍母爱泛滥,“奶奶给你倒水。”
她起身拿起杯子,去厨房倒水,“知知,你要吗?”
“不要,”温知宁拒绝,见那小孩好奇的看着自已,蹲下身,“小孩,你过来。”
小孩子乖乖走近,温知宁露出温柔的笑,“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星星,大名顾之星。”
啧,原来是未来的国际巨星,怪不得这么可爱,温知宁抓了一把葡萄干,“吃吗?”
顾之星犹豫了下,“谢谢姐姐。”
于和珍看了一会儿,才上前给顾之星喂水。
“大姨,这是隔壁顾叔叔的儿子吧,怎么在这啊?”
“飞燕去县城了,”于和珍喂过水把杯子放在桌子上,抱着孩子出门把尿,“她使唤不动顾家老大,就把星星托给我照顾。”
其实温知宁知道,毕竟上午在废品站见过,但她想打听消息,“隔壁家大儿子还是很淘气吗?”
“是啊,”于和珍叹气,“老大都九岁了,一点不懂事,顾副团娶妻还不是为了三个小子,后进门的飞燕性格温和,心肠也好,他不知足啊。”
要是当初她们姐妹俩能有个好后妈,不知道少吃多少苦。
温知宁没想勾起大姨的伤心事,转移话题,“星星多大了?”
于和珍收回思绪,“两周半。”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